郑州车市

城市分站: 郑州 安阳 鹤壁 济源 焦作 开封 洛阳 漯河 南阳 平顶山 濮阳 三门峡 商丘 新乡 信阳 许昌 周口 驻马店

加微信河南汽车在线微信二维码 加微博 经销商登录
首页 > 资讯中心 > 资讯 > 综合报道 > 从不加价就买不到车 到购车加价无路可走

从不加价就买不到车 到购车加价无路可走

来源:东方今报 编辑:王水仙 时间:2014-11-26 11:47:13

河南汽车在线】   年底,汽车厂商都希望在清理库存的同时实现年底冲量的目标,于是有些价格坚挺的车型也开始了松动,不过从市场和消费者的反映来看,仍有紧俏车型在加价销售。

    加价对中国汽车消费者来说,并不是新鲜事,从几十万的小型车到百万级的豪车,加价从来没有停止过。加价因何产生?随着市场上厂家和车型的增加,曾经加价的车型是否依然加价畅销?未来,“加价”是否还会存在?我们就此采访了汽车行业资深人士和一些老车主。
   
    曾经的供不应求  车市掀起加价风

    汽车行业资深人士、上海德晟泓瑞传媒高级合伙人余志勇1994年从北京物资学院毕业即被分配到河南省机电公司,开始了和汽车“打交道”的人生。在他的印象中,1999年前后广州本田雅阁因车型受欢迎,但受限于产能,打开了中国汽车销售的加价之门。

    “因为产能小需求大也没有竞品,一些车型开始加价销售”,余志勇介绍,最初加价销售是经销商的无奈之举,但加价并没有阻挡消费者的追捧,“加价后也卖得很好,销量也没有受影响”,而这让经销商尝到了“市场调节”的甜头,从此之后,“加价”一发不可收,厂家和经销商纷纷效仿,甚至汽车加价对于车企、经销商而言,是莫大的荣耀,他们认为加价卖车,是产品实力和品牌魅力的体现。
    不过在余志勇看来,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加价提车,都是厂商和经销商敛财的手段,“有些车型加价的确是产能受限,而很多时候却是经销商和厂家联合人为地制造供不应求的假象,比如途观、Q5等车型”,他介绍,加价确实让经销商和厂家尝到了所谓产能缺失下“顺势”而为的甜头,并且将这种“饥饿营销”的策略一直沿用下来。
    “不过,加价现象能存在也和消费者在一个时期内对某一款车型的‘忠贞’有关,有些消费者宁愿等上一年半载也还是会购买”,而这就与厂商经年累月形成的品牌和产品口碑有关了,同时,也是人们汽车消费的不成熟表现。
    此外,因为没有竞品或竞品少,也助长了加价车的气焰,“不加价就买不到车,这些热门车型的价格还是由卖方主导。”一位车主抱怨,消费者即便是反感加价,但也往往身不由己,只得为“加价”买单。
    不是所有加价车都能坐稳金交椅

    有人说汽车“加价”是卖方主导的市场,而近年来随着汽车厂商和车型的丰富,汽车市场的气氛已经发生了明显的转变,市场开始从卖方市场转向了买方市场,不仅车价下降,就连曾经对购车族“不屑一顾”的4S店销售人员也发生了转变,这在老车主李方看来,就是向买方市场转变的表现,而市场上除了某些仍然在加价的车型外,经销商和厂家纷纷开始降价迎合消费者。

    他介绍,2004~2005年,国内汽车品牌已经开始丰富,当车市遭遇激烈的市场竞争时,不少车企纷纷降价来减压,那时候只有日系车有勇气加价;2008~2009年,车市增长跌落到低谷,车市普遍受挫,而唯有加价也难求的CR-V成为经销商眼中的“香饽饽”;2011~2012年,以技术营销成功捕获消费者的大众强势崛起,多款车型成功领衔加价风潮。
    他说,也不是所有车型都能坐稳加价的金交椅,“以前买CR-V只能加价,现在反而要降价优惠”。余志勇对此也介绍,缺少竞品是汽车加价销售的主因,但随着时间的变迁和车型的丰富,极少有车型能独霸某一个细分市场。
    2008年前后,东风本田旗下的CR-V以较高的性价比占领着国内家用SUV市场的半壁江山,这也使CR-V一直处于“供求紧张”状态,提现车的加价销售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,而同级别SUV陆续登陆国内汽车市场上市销售,也终结了它的“加价”生涯。
    此外,李方介绍,很多新款车型上市时,都会上演“一车难求”的戏码,导致价格上涨,去年年初上市的福特翼虎“加价销售”就一度让消费者却步,而仅半年过后,翼虎就已经不再加价销售,“汽车仅仅是消费品,加价只能存活一时,不抢购厂商就不会恶意囤积”,他说。
    购车加价将无路可走

    即便一些车型在加价一段时间后会乖乖选择平价销售,但是毕竟在上市之初和销售畅旺之时,还有厂家和经销商沆瀣一气制造紧张气氛。未来,我们能告别汽车加价时代吗?

    余志勇介绍,虽然在汽车销售畅旺之时仍然是卖方主导市场,但是随着买卖双方的信息对等,消费者会更加理性,“我们的消费者往往抑制不住‘抢购’的消费心理,如果大家一齐喊不买,你看他们还能不能加价?”
    他介绍,加价销售的现象会随着车型投放量的加大,和同类车型参与竞争而逐步消失。从加价成风到一些厂家因滥用市场这把双刃剑伤及自我后选择降价,这一切都是厂家和经销商迎合市场变化作出的反应。而那些仍然不知醒悟的厂家终会在市场反弹后吃到自己种下的苦果,过度消费自身品牌红利,势必会对企业形象带来灾难性的伤害。
    中国汽车市场发展至今,汽车品牌已十分丰富,各个级别产品均有多款车型可选。虽然消费者对某些品牌的认可让其销量可保持相对领先的姿态,但相信随着消费者的觉醒和其他厂商的奋起直追,在车市爆发性增长时期一直陪伴着我们的“加价”会越来越无路可走。
    李方说,提车加价不但挑战了生产厂家的社会责任,更挑战了消费者的容忍度,这种拙劣的“饥饿营销”手段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蚕食着中国车市的发展。“从长远看,汽车仅仅是消费品,随着产量和车型的增加,未来只有降价,绝对没有加价的道理,我们没有必要去抢。”他说。
    而余志勇也认为各家汽车生产厂商应该更多考虑怎么帮助车主,而不是只关注提升自己的收入,“厂商应该对销售网络监管,引导行业合理发展”。

本文网址:http://www.autohenan.com/news/1411/501379.html

相关阅读

关注河南汽车在线官微

购车咨询热线:0371-86122366
周一至周五 (9:00 - 18:00) 法定假日除外





本站推荐更多>>